在孟德尔定理被发现以来,人类便一直在深化对于基因的探索与认知,期望通过基因检测来解答生命的奥秘,以此为人类提供专业服务。
于是,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深入发展,在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基因检测项目走出了实验室,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呈现出大众化、商业化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基因检测这项基础服务,一大批新兴企业开始在这个领域涌现,如国外的Ancestry、Helix、23andMe,或国内的华大基因、圣湘生物、安我基因等等。
正是这些商业角色的出现,基因检测产业在技术、服务、产品等模块不断完善,开始在商业应用下爆发出惊人的市场潜力,成为新的产业热潮。
基因检测行业的热潮,离不开“三位一体”的驱动
根据中投顾问对中国基因检测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达到了158亿元,同比增长23.4%。据预测,未来五年(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依旧可以保持在29.18%左右,届时2023年的市场规模可高达738亿元。
而消费级基因检测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更有望在未来五年内迎来几何状的高速增长期。据亿欧智库预测,在2019年-2022年,该市场的消费者规模将从350万增长至5500万,核心圈层的消费转化率高达90%。
当然,新兴产业热潮的背后,不仅是技术条件的创新突破,更有市场环境趋于成熟的保障,为资本、服务、产品等多个环节奠定基础。
那么,其背后的发展逻辑便不难理解,理应离不开“三位一体”的市场驱动因素,主要呈现出三个明显的信号。
其一,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所谓市场驱动的背后必然是需求侧的拉动。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一年下降0.9个百分比,国民生活质量正在提高。同时,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消费观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营养情况等深层次需求。
而消费主体年轻化也成为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的增长原因之一。80后、90后作为当下的消费主力军,更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且渴望认知自己,而基因检测的手段很好的满足他们对自身遗传和身体健康信息的好奇心,这直接促进了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多样性发展。
其二,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技术的背后直接影响的便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事实上,消费级基因检测在商业领域引爆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检测的技术突破促使成本降低,逐渐使得该项服务被大众消费所接受。
如NHGRI调研所示,在2000年,测试一个人的基因组需要花费1亿美元,而2017年的价格已经降到1千美元左右。此外,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其边合成边测序的特点,能一次并行几十万条至几百万条DNA分子的序列测定,足以让测序成本大幅降低,这直接推动基因检测行业在商用领域的规模扩大。
其三,民间资本的入驻与驱动。商业化的过程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博弈。现阶段的基因检测行业在大热潮之间吸引了诸多民间资本的入驻,极大的推动了整体行业的发展。
据数据显示,2018年基因检测行业的融资情况达到了53.6亿元,前10个月便完成了45笔企业融资,在融资案例数量上同比增长73.1%,更有圣湘生物等11家企业获得了亿元以上的融资规模。此外,在2017年7月,基因检测行业的翘楚华大基因更是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据披露,前几年其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可谓炙手可热。
可见,需求、技术与资本犹如三驾马车,共同驱动,将整个基因检测行业拉向商业化、大众化的新应用阶段,一时成为焦点领域。
两线并轨,基因检测行业走向交叉应用
或许也不难理解,基因检测行业的大热也确实正是人们对于基因检测技术的期待。走出实验室,进入商用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服务,是一项新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整体行业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双腿跑步”的阶段,可以发现,是否拥有以下两大特征是当前消费级基因检测企业能否“跑”出来的原因:
数据分析能力成关键
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国大多数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都处于A轮或者A轮以前,业务模式大都在研发和模型探索阶段,部分公司仅涉及到层面较浅的基因研究领域,缺乏深度的数据解读能力。
但是,随着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即将到达爆发临界点,大数据分析能力已然成为了公司进行规模商业化的关键要素。对于一家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而言,若是想要从单一的基因检测业务向多元化的商业形态发展,向产业化的下游服务推进,AI大数据平台是必须的基础保障。
以行业中可供参考的案例——安我基因来看。作为一个“链接美好生活”的生活方式服务平台,安我基因不仅在C端为母婴消费者提供场景化基因检测服务,而且在B端还希望能通过大数据平台为合作伙伴赋能。
为此,安我基因通过集合和存储用户的基因、行为、表型、身份等多维度个性化GBP™数据标签,建立天罡™数据中台,并通过独创的天罡™规则分析推荐算法对多行业多场景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形成人-货-场-基因精准匹配推荐。随着用户海量GBP™数据标签的不断增多和调整,天罡™将形成一套源源不断更新的自循环智能化分析系统,实现用户和产品、场景下的精准链接,助力企业智能化增长。
这不难理解,基因检测作为一项入门技术,可以为C端用户进行提供基础的检测服务,实现商业化的浅层应用。但若是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向B端市场覆盖,就必须得通过大数据对浅层应用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转化,创造新的市场价值。
服务场景的垂直化
美国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商Illumina曾表示,Illumina已经可以提供100美元成本的一个人类全基因组检测,但是并未将这个产品推出,因为现在并没有一个应用场景需要这么大量的人类基因组。简单来说,消费者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大而全的基因检测产品,而是会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选择基因检测项目。
因此,企业如何把握消费者需求,找准应用场景,这将是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增量的决定性因素。而根据用户不同的消费场景来筛选与定制适合的基因检测项目,这考验的不仅是企业在某个领域的专注程度,还有对该领域的客户需求的精准判断。
在行业内,针对垂直场景化开发产品的企业中,安我基因便是深耕母婴领域的专注者。针对“新妈妈、新女性、新家庭”,安我基因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基因检测产品,包括儿童过敏、儿童营养、女性肌肤、女性体型管理、孕产健康等多个维度。
对此,在今年10月,安我基因更是将应用场景再次深度细分化,推出了一款帮助父母发掘孩子潜能的国风新产品——“国学六艺”。
该产品通过基因检测来全面衡量儿童的社交潜能(自我表达能力、自信程度、情景感知能力)、音乐潜能(音乐节律敏感度、想象力、整体推论能力)、运动潜能(爆发力、耐力表现能力、运动反应速度)、领袖潜能(领头人潜质、坚韧毅力潜能、理想和抱负)、学习潜能(词语理解能力、文字识别能力、词音敏感度)和逻辑潜能(数字符号敏感度、逻辑思维能力、演算能力)6个维度,对应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此来帮助父母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好地因材施教。
不仅要专注,更要精准,市场开拓的关键正是在企业熟知的领域挖掘用户需求,这是一个经得起验证的商业逻辑。以此来看,未来的市场走向很有可能继续在垂直场景下继续细分,精准触达用户,来引爆市场的需求点。
为B端赋能,基因检测行业迎来新故事
随着基因检测商用化进程的推进,C端市场与B端市场都或将成为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关键,下游的产业布局也需要达到全面、共促的阶段。
从国外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发展轨迹来看,不外乎以下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链接消费者和合作品牌,利用基因检测服务,帮助品牌为目标客户群打造更精准服务,Helix便是代表企业之一。Helix于2017年推出网上App商店平台,通过与其它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App,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基因组信息对他们健康与生活产生的影响。
而另一大方向,是从单一基因检测向多元化健康医疗应用发展,基因检测独角兽公司23andMe便是代表企业之一。23andMe除了为用户提供祖源分析服务之外,更向遗传学新应用领域进行拓展,为消费者提供其他健康特征分析,比如2015年FDA同意23andMe向消费者提供关于36种疾病的携带状态分析。
而在国内,在这两方面都在积极探索的,安我基因可作为主要案例参考。在为B端赋能方向,安我基因将采用联合品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式与大消费品牌,渠道客户,电商,保险公司,药厂等伙伴合作,共同开发客户价值。
在医疗健康应用领域,2018年底,安我基因联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开展合作研究,致力于从基因层面解读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儿童生长相关问题、特别是过敏等提供科学建议,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此外,安我基因与协和医院合作的研究项目——营养代谢能力基因检测与临床生化指标关联性验证也于19年7月发布,该研究计划纳入孕早期女性,开展叶酸、铁和维生素E等重要营养素相关基因位点和营养水平的筛查,并观察营养干预的效果,探索不同个体营养干预策略。
由此可见,基因检测产业具有从C端向B端推进的市场空间,整体的产业结构是尚未定型的,值得企业开拓与挖掘新的市场价值。而具有同时拓展C端与B端业务能力的企业,将实现更快速、更健康的多元化成长。
结语
在未来的商业发展中,随着基因检测产业越来越成熟,下游的服务业务或将迎来大趋势的扩展,安我基因一类的基因检测企业所面临的考验也将加剧,整体行业的市场角逐才刚刚开始,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