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因检测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再“爆金句”。
在5月28日的贵阳数博会论坛上,汪建要求员工活到100岁、不能有出生缺陷、不能患心脑血管疾病等,网友调侃,“高新技术公司玩成了传销公司”。
事实上,熟悉汪建的都知道,这不是他第一次发表这样的言论了,在2017年第三届浙商高峰论坛上,汪建就曾道出了华大基因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不能输在娘胎里,胎儿发育要好;
第二,我们是做基因研究的,如果我们的职工、家属得的肿瘤是医院发现的,这将是我的耻辱;
第三,我们的电梯统统关掉了,上班爬楼梯,还到处放置体重秤。“三高”都不降,你的工资就别涨,你要死于心脑血管病就是我的耻辱。
如此没有因果关系的逻辑在这位董事长身上也不是第一次体现了,去年年底汪建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对打宫颈癌疫苗,理由是4000块钱的价格太昂贵,不如做每3年花50块钱做基因检测。对此有医生明确表示,基因检测不能代替宫颈癌疫苗。
2017年上市的基因领域头部企业华大基因,曾连续18个涨停,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被视为“基因界的独角兽”,却不顾生命科学,频出惊人言论。那么,华大基因的言论到底能不能实现,目前的基因检测又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
零出生缺陷和避免心血管疾病?不可能!
汪建的言论包括三方面:员工中不允许有出生缺陷、不允许患心脑血管疾病、要求员工活到100岁,说出这些言论到底是盲目自信还是真有科学依据?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汪建曾表示“到目前为止,通过基因检测,华大员工生的140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有出生缺陷”。据官网显示,华大基因的业务之一是进行植入前的胚胎检测和妊娠后的新生儿检测,检测出来有可能,但是检查出胎儿有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之后要不要生这个孩子,到目前为止还是个没有定论的医学伦理问题,华大基因又是怎么解决的?
翻看汪建之前的言论,不难找到答案。在第三届浙商高峰论坛上,汪建表示:“我说服不了社会,我说服了华大,我们华大6000多员工,生了1300多个孩子了,没有一个有这样的疾病”。
这是华大基因企业和员工的选择,但这一观念并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
对于不允许员工患心脑血管疾病这一条,华大基因通过控制员工的饮食、鼓励不坐电梯爬楼梯、盯住三高,来杜绝心脑血管疾病。
在知乎“如何看待华大基因汪建对于员工需活到100岁的言论?”的问题下,丁香医生回答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极其复杂的,除了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致病因素外,还有性别、年龄、遗传背景、精神压力等不可控因素。另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可能与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比如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再好的预防其实也无法百分之百避免它的发生。”
此外,“活到100岁与疾病筛查也没有必然联系,”煤炭总医院病理科主任杨连君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华大基因要求员工活到100岁只是企业的一个美好愿景。
23魔方创始人兼CEO周坤表示,“从生物的老化性来讲,理想状态下人可以活到120岁,但是人的寿命要依靠医学、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进步,单靠基因技术不可能让人活到100岁,有的疾病并不一定跟基因相关,更多与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
基因检测目前能做到哪些?
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测序,得知自己是 BRCA1 突变基因携带者,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分别是80%和50%,做了预防性乳腺切除 。2015年,她又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
由于来自家族的遗传,安吉丽娜·朱莉的曾外祖母、外祖父母、舅舅、阿姨、母亲都因身患癌症不治而亡。朱莉说,手术后,自己患乳腺癌的机率从87%降到了5%。
据悉,目前市场上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出现,让基因检测在肿瘤预防治疗、控制出生缺陷等医疗临床领域能够发挥一定的价值。
市场上已经有创业公司推出针对癌症全周期诊疗各个环节的健康管理产品,包括癌症的风险评估、早期筛查、分子病理诊断等业务。
“不同疾病的基因不一样,基因检测能够解决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周坤表示,“遗传性耳聋和无创产检目前已经进入快速普及阶段。”
公开报道显示,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早期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如果筛查发现是遗传性耳聋,可以尽早安装人工耳蜗,避免儿童因聋致哑,如果发现是药物敏感造成的应激反应,就可以提前避免这些药物的使用。据报道,华大基因已完成超百万例耳聋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突变携带者与受累者5%左右。
无创产检可以检测患有唐氏综合征的胎儿,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通过堕胎可以避免这样的胎儿出生。“基因检测的作用主要是筛查,发现问题采用堕胎的办法。”杨连君表示。
目前,国内共有近300家医院使用测序仪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其中三分之一配置了国产测序仪。
天赋检测?不能信!
目前,市面上的基因检测包括科研和医疗相关的专业级基因检测和消费级基因检测,其中用户接触较多的是消费级基因检测,微基因、23魔方等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提供的检测服务包括祖源、健康风险、营养补充和用药建议,在周坤看来,这是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
本是科学检测,但这两年更为消费者所知的,却是一些公司宣称的天赋基因检测。天赋检测是指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孩子在体育、艺术、数理逻辑上的“天赋”。
新京报曾报道过,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孙英丽表示,并不存在真正的“天赋基因”,那些所谓的“天赋基因”是指和智商相关的一些基因,将其命名为“天赋基因”只是个噱头,它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但是夸大的成分过多。
基因测序领域的资深从业者、Thermo 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曾写文,指出“学术界至今没有公认哪个基因跟天赋有必然联系,拿着一些发表的探索性研究文章,就说是业界证实的结果,忽悠行业外的老百姓赚钱,既不科学,也不道德。”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蒋慧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我觉得是绝对不能做的。这个完全是误导或者误用信息。”